简体 | 繁体 

首页
国际 外侨 文旅 财经 人物 视频 寻根系列 走进系列 对话系列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栏与观点 > 回归农金真本质 莫把创新当噱头

专栏与观点

回归农金真本质 莫把创新当噱头

来源:乐川   发布时间: 2019-04-16 12:26:44   

当“创新”镶嵌在农村金融面前,有人认为这是一个金光灿灿的课题,肯定前途无量;也有人觉得这是改革的号角,应该跟着擂鼓。然而,在面孔上显得土气的农民眼里“创新”有点姗姗来迟,甚至是陌生和质疑。

当每一笔贷款都需要付出额外的“公关费”,那么,贷款本身的意义何在?这样的情况在陕西省神木县比比皆是。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笔者,“20万的信用社(神木已改为农村商业银行)贷款至少需要2—5%的打点费用”。另外,知情者还透露“有关系就有贷款,打点费用也就少或者用不着”。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商业银行的成立,关于农村金融创新的话题也越来越多,有的甚至借用“创新”来发展所谓的新农村金融。农村金融的水究竟是深是浅,我们一起来探讨。

农村金融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农民的储蓄,那么它的服务属性肯定要以农民为主,农村金融的供不应求一直以来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瓶颈。细观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基本可以分为三类,即正规、准正规和非正规金融组织。农村金融必须要服务于农村经济,现在看来农村金融或多或少的已经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当然,这里也包括有前文所说的“打点费用”。

农村金融的创新要有个前提,我们不能光在课题研究和嘴上说说要改革要创新。农村金融组织的问题亟待解决,具体表现为:正规农村金融组织存在缺陷、非正规金融机构没有合法地位、农村信用社严重垄断市场。据笔者了解,农村信用社并没有充分有效的对农村市场给以资金支持,各地的农村信用社普遍将从农村地区吸收上来的存款用于购买国债等其他有效债券或向城镇企业发放贷款以保本获利。

农村金融的创新需要有效地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和发展的关键在于资源的整合、政策的配套,和外部环境的优化。建立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强化农业政策性银行功能,发挥对农村经济的基础支持作用。商业银行必须加大支农力度,在条件成熟地方审批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改变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单一的格局。扩大基层邮政储蓄银行的贷款覆盖面,尽可能多地将邮政储蓄资金返回农村使用。

推行金融创新机制创新经营理念,打破“唯成分”和“唯规模”论的传统落后思维方式,创新信贷管理模式;创新金融品种,积极尝试开展土地收益权、林权抵押和仓单抵押贷款等业务。同时积极开展银行票据、商业票据、金融投融资理财、担保咨询等中间业务,为农民提供一个完善的金融服务环境。

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的风险分担机制。加快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试点可采取“保险+信贷”业务模式,实现二者良性互动。拓宽融资担保方式,扩大抵押担保品范围。对拥有一定资产或质权、信用记录好、还贷能力强的农村自然人,可试行宅基地抵押贷款、耕地经营权、养殖水面使用权、经济林权质押贷款等多种贷款模式。

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和信用担保机制。加快农业保险体系建设,降低系统性农村金融经营风险。可通过组建全国性、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鼓励商业性保险公司开办涉农保险,并考虑以免交营业税、根据业务品种给予保费补贴等予以鼓励;引导建立互助保险合作组织,进行农业保险或用于弥补农业损失。大力扶持和鼓励发展农村信贷担保机构或建立担保基金,特别是由农业龙头企业、农户、地方财政、担保公司、金融机构几方或多方参与的农村信贷联保体模式。同时,可以对有限分散的财政支农资金进行合理整合,成立支农担保基金或者参股担保公司,以更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信贷资金作用。

著名三农学者李昌平曾提出要以“集体土地所有制”加上“村社内置金融”的模式来发展农村经济。他认为开放和创新农村金融,要有整体观,必须服务于三农科学发展客观要求。第一,开放和创新农村金融,要有利于双层经营体制的完善和促进农村经济“二次飞跃”。第二,开放和创新农村金融,要有利于农民收入增加。增加农民收入已经不能靠农民种庄稼了,要靠加工、运输、营销、生产资料生产供应、金融、产权交易等领域的收益。因此,要大力发展农村的内置金融,而不是外置金融。第三,开放和创新农村金融,要在有利健康力量发展的前提下开放。第四,开放和创新农村金融,要有利于农民财产权利普遍实现和金融资产普遍增值。

此外,大力发展人才战略为农村金融创新提供人力保障和智力支撑。

(本文已发表于《农村农业农民》杂志2011年第10期)

 

<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图说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理事单位 | 联系方式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800998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1115号

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1582号

中国传媒社 版权所有 网站运营:北京龙纹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9-2021 China Media Agenc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